#人文游
#自助游
#元旦
#摄影
瓦城,也叫曼德勒。是缅甸第二大城市,是缅甸的古都,也是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。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。曼德勒是金色的,意为"多宝之城",1857年命名。又因缅甸历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,所以缅甸华侨都称它为"瓦城"。曼德勒地区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,可看的古迹很多。伊洛瓦底江从城市西边流过。
我在这里一共3天半,住宿3个晚上。其中2天是乘坐出租车,凡是景区之间的出租车费用2000甲,合人民币9元。有1天是包车,是7人座车。从上午8:00--12:00,回酒店吃饭休息。下午14:00--18:00送人回酒店。包车费用38000甲,合人民币170元。4个人分摊,每人43元。为什么中午回去酒店吃饭:1是老年人自由行,需要自由自在,慢慢悠悠。中午需要午睡一小时,吃饭在附近的餐厅,选择多,价钱便宜。若是在景区附近吃饭,价格和质量,挑选性比较差。2是包车司机吃饭,是你吃他在旁边看,还是请他一块吃。答案是肯定的,一定是一块吃。那么我们游客之间的谈话,交流,评价都感到拘束。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中午回酒店休息,司机的吃饭告诉他自己去解决,不包含在包车费用当中。好在景区路程不远。若是很远,那么另说。为什么我要说这个问题,因为现在我们有很多小姑娘,尤其是去【斯里兰卡】的,绝大部分的炫耀60--80美元一天包车,还要解决司机的吃饭加上住宿酒店钱,最后结束行程格外奉送小费。呵呵,凡是去斯里兰卡的,这种人很多。真是不可思议,明明大多数只有100公里,少数几天最多300多公里。乘坐大巴或者火车只要几元,最多20多元。这些人估计工资和职位也不会很高,喜欢去贫穷的东南亚摆阔气,在穷人面前数钞票,有意义吗?我感觉她们有本事应该去欧美国家天天包车,摆阔气呢?若是包飞机那就更加厉害了。
我们从仰光---曼德勒。有第一:豪华大巴:真正的票价22000甲,合98元人民币。委托旅馆购买23500甲,合104元人民币。凡是酒店预订的车票,酒店负责送客人直接到长途车旁边。白天晚上都有班次,提供一份点心,咖啡。第二:一般名牌大巴:14000甲,合62元人民币。第三:与当地人一同买普通大巴票12000甲,合53元人民币。下面是我乘坐的12000甲的车票与最便宜的普通当地人大巴。
由于乘坐的游客人不多,我在最后一排睡了一觉。
大家看到真正的车票是10000甲x4,40000甲,另外每人2000甲是长途汽车站门口的地痞拿走的回扣。所以车票上面写着10000甲。因为每一辆出租车靠近长途汽车站,就会有地痞过来跟着你,硬要带领你去售票处,游客付钱却是每人12000甲。
我在曼德勒住宿:双人房,包含自助早餐,每天每间11美元。
酒店的客厅。
我住宿的阳台。
每人每天5.50美元的酒店,自助早餐不差。
次日早上我上了8楼天台凉衣服,由于我们需要在这里住宿3天。天台顶上可以看到远远地曼德勒山。
到达的第一天下午,我们乘坐出租车前往著名的大皇宫曼德勒皇宫位于市区内,是缅甸最后一个王朝的皇宫。原始建筑在二战的时候已经全部被损毁,现在所看到的是缅甸政府在1989年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重新修建的。宫殿整个呈正方形,3.2公里,外围有环绕一周的护城河以及城墙,正门有四道,除此以外还有八道边门。皇宫内大大小小宫殿有104座,包含了皇上和妃嫔的起居室、皇上和大臣议事的大殿、沐浴的房间等等,所有建筑都由柚木建造,为红色,部分顶部有景色油漆描边。
曼德勒套票,10000甲,或者10美元。
由于下雨,照片拍的不好看。曼德勒皇宫是Mindon国王和Thibaw国王的主要皇家住所,这是该国最后两位国王。1885年11月28日,在第三次英国 - 缅甸战争期间,缅甸野战部队进入宫殿并占领了王室,该建筑群不再是皇家住所和政府所在地。英国人将宫殿化合物变成了达弗林堡,以当时的印度总督命名。在整个英国殖民时代,这座宫殿被缅甸人视为主要的象征主权和身份。大部分宫殿化合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摧毁联盟轰炸; 只有皇家薄荷和手表塔幸免于难。宫殿的复制品在20世纪90年代用一些现代材料重建。
可惜的是,在皇宫里基本看不到任何的家具和摆设(大部分也在二战时期被抢走和毁坏),仅存的部分集中在其中的一个宫殿(又被称为曼德勒文化博物馆Cultural Museum Mandalay),里面有贡榜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和其妃嫔的照片、皇上所睡龙床(这个可以躺在上面拍照)、少量家俬和摆件。
整个皇宫除了主要参观的宫殿部分,其余地方有很多缅甸政府军的营地,所以在里面要按照指示行走。皇宫有多个入口,但是旅行者只能从66条街附近的入口出入,过了护城河后在皇宫内只能步行。门口会有军人检查护照,注意不要对着军人拍照。
皇宫内,还有瞭望塔,可以在上面欣赏整个皇宫和曼德勒市的风貌。瞭望塔大约有一百二十多级台阶,整个都是用柚木做成,因为年代久远,踩在上面不时还能听到木头滋滋作响,上去的时候要小心。
皇宫的地址:66street ande 80 street, 12th street and 26th street; 入口在19th street 和66th street交界处。 到达方式:从市内搭乘出租车到这里费用在2000K-5000K;三轮车的话近一点1000K。 开放时间:7:30-16:00。 门票:包含在通票内,通票10000K;自带相机照相摄像,不再收费。
第二天早上,我们乘坐出租车前往:山达穆尼寺庙。
寺庙位于曼德勒山脚东南边,建于1866年,是敏东王为了纪念被杀害的弟弟所建。沿着大门,穿过长廊,就可以到达正中间的金色的大佛塔(里面存有敏东王弟弟加襄王的骨灰),正中还供奉一座金色佛像,据称是迁都时,敏东王从阿玛拉普拉古城迎过来的。旁边还有一座小金塔。围绕着大的金塔,以此往四个方向呈正方形延伸,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塔758座,形成一个白色方阵。每个塔顶都有金色的铃铛,微风拂过,声声铃铛响,仿佛是敏东王在向自己的弟弟诉说哀思。
取景的好地方,塔基本都是白色的,配上蓝蓝的天空,很美,我最喜欢寺院里的大树,看着都是有些年纪的古树,有的树冠特别大,真的有种菩提树下参禅悟道的感觉,特意去小佛塔里看所谓的佛经,当然是一个字都看不懂的,但佛塔真小,拉近了和礼佛人的距离,有信仰的国度的人民是幸福的。
寺庙的地址:12th wtreet,between 64th street and 66th street。 到达方式:在曼德勒山东南角往皇宫的方向,从前面两地步行大约10分钟;皎多枝宝塔走的话大约5分钟即可到达。 开放时间:全天。 门票:包含在10美元通票内。
山达穆尼寺(Sandanmani Paya)有数百座白色小塔环绕在金色主塔周围,这是敏东王为了纪念自己的胞弟加囊王而建立的。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,加囊王不但是敏东王的兄弟,也是他最亲密的战友,是敏东王的洋务运动里最得力的助手——他甚至还被敏东王钦定为自己的王位接班人。1866年8月2日,敏东王的儿子敏贡亲王为了夺取王位而发动了宫廷政变,虽然政变最后失败但加囊王却不幸遇刺身亡。至此之后贡榜王朝陷入无休止的宫廷内乱之中,敏东王的洋务运动也遭到了致命一击,其性质恶劣堪比30年后大清的戊戌政变。
然后我们徒步到几百米以外的:固都陶佛塔。
除了盛载经书的蓝色佛塔群以外,固都陶的每个入口都是由柚木所建,以鲜艳的大红色和金色为主(这种搭配在缅甸其他佛塔很少见),雕刻有佛家传说和神像。院子里有一颗大树,很多人都会此拍照,据称是已经118岁的古树。
佛塔在曼德勒山和曼德勒皇宫之间,离山达穆尼寺庙不远,也是白色的佛塔群,过顶部是呈葫芦型。佛塔建于1857年,全名为玛哈罗迦玛若盛佛塔,也被缅甸人称为“全世界最大的功德佛塔”。固都陶佛塔之所以非常有名,是因为在其修建完成时,敏东王召集了中南半岛各地2400位高僧,在此完成了第五次佛经的修订大会。这些修订好的佛经又用巴利文字被篆刻在729座云石碑上,后人又在每座石碑外围修建起白色的小佛塔,整齐排列颇为壮观。这些经书因为齐全的内容和宏大的规模,被誉为“世界上最大的书”(据称一个人如果每天阅读八小时,把这些经书读完也需要一年半的时间)。 
佛塔的地址:62nd street,between 10th street and 11street(位于皇宫东北面,曼德勒山山脚下南入口处)。 到达方式:从曼德勒山、大皇宫或者山达穆尼寺庙步行大约5-10分钟时间即可到达。 开放时间:7:30-18:00。 门票:含在10美元通票内。
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书,Kuthdaw Pagota里面近800个小佛塔,而且每个佛塔里都有一块石碑,上面刻的是缅文的大藏经。而最好的视角就是远远望去,蓝茫茫一片蓝色的佛塔塔尖在曼德勒山下,尤为醒目,成为拍照取景的好地方,非常漂亮的地方。
接下来我们前往:Su Taung Pyae Pagoda 佛塔。也叫:苏大柏塔。
佛塔院外有一座金色的塔瓶,内部有一座大坐佛,乳白佛身披着金色袈裟。佛塔外围是巨大的平台,上面布满了灯台,据称这是古时候用来夜间照明的。
山还是很高的,爬上来有点费劲。这是一座颜色鲜明的建筑,尽管历经风雨,但依然可以看出那艳丽的黄色和雄伟的气魄,气势恢宏的黄色在阳光下很美,层层叠叠着向上慢慢收拢。
爬到山顶上,看看曼德勒的风光。听着佛塔上的风铃声,赤脚站在这里,吹着外来的凉风,感觉很舒服。就连脚下的痛楚似乎也停止了。一切都变的温暖柔和,时间也近乎静止。
下山离开,还是需要原路走回那段长廊。正是这段路,让我们初次体会了赤脚的另一种磨炼:午后的阳光炙烤着大地,而赤脚走在洒满阳光的地面上,那份炽热也是很难耐的,所以尽量找阴凉的地面行走还是比较轻松的。
寺庙着实是惊艳的,硕大的砖制僧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,我们为那斑驳的、褪了色的灰黄着迷,心想这样的色调也许只有时间才能调成。在黄色湮开的灰色里,可以体会时间的脉搏!想象着在这美丽建筑里到底有没有平常的生活,或者只是佛陀的行宫!
今天是个好日子,有不少小孩子被家人送到寺庙当小和尚。来缅甸之前,我一直以为缅甸的女孩出家方式与男孩不同。男孩出家可以还俗,女孩则不行。女孩一旦出家就要终身为尼。到了缅甸,同本地人小雄的接触才知道现在并非如此。女孩子出家之后也是可以还俗的。这就不难解释,为什么出家还会让这么多的女孩子不会感到悲哀了。
仪式果然很隆重,除了这些主角之外,孩子们的家长也是位列其中的。家长们也是身着盛装,同孩子们一起拍照。另外,还有摄影师,化妆师随行侍候。那场面,就如果国内拍一套婚纱照一般前呼后拥。
这是送人来的大象队伍,是有钱人雇来送小孩子当小和尚的。
这是送人来的马车。
下山以后,我们去了:皎多枝宝塔。
佛塔位于曼德勒山的南入口,建于1853年-1878年,供奉着的佛像是由重达800吨的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。据称为了从伊洛瓦底江运这块大理石,总共花了13天的时间,动用了上万名工人。佛塔内墙和石柱全都用菱形的小块玻璃镶嵌,在阳光和灯光照耀下,金碧辉煌。主塔周围还有80座小佛塔,每座里面都有一尊佛像,不过为了保护佛像免受旅行者的损坏,都用铁门关着。
地址:66th stree, between 10th street and 12th street。 到达方式:在曼德勒山脚底下,从皇宫出来沿66条街步行大约20分钟即可到达。 开放时间:7:00-19:00。 门票:包含在10美元通票内。
皎多枝正殿内有一座巨大的石佛,是由位于曼德勒山北约30公里处的石山上采掘的一块重达800吨的整块绿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的。这座石山自古以来一直以出产优质大理石而闻名。据说为了从伊诺瓦底江运这块大理石,总共花了13天的时间,动用了上万名工人。
缅甸大多数寺庙里的佛像都贴了信奉者们进贡的金箔,而这里的佛像就是大理石。缅甸虽然贫瘠,但矿产丰富,尤其是美玉,令人垂涎。如此巨大的佛像,是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的,你能想象吗?然而,这只是缅甸佛像的冰山一角。
佛殿外侧有八十罗汉雕像,据说是在雕刻最大的石佛时用削下来的岩石雕刻而成的。八十罗汉雕像分别坐在八十座小佛塔里面。不过为了保护佛像,都用铁门锁了起来。正殿前的大厅屋顶上有很多佛教故事的绘画。佛塔内墙和石柱都用菱形的小块玻璃镶嵌,在灯光的照耀下,金碧辉煌。
下面是:独特僧院又叫阿图玛施寺,也叫孔雀寺。位于金色宫殿西侧,从独特僧院出来,步行200米左右就可以到达。独特僧院比之金色宫殿僧院,貌似规模上很大,有一种气势磅礴之感。这也是有敏东王所建,原建筑也是全柚木的。可惜,该僧院于1890年烧毁。现在所见的是由缅甸政府于1966年用水泥原址重建的。虽不如柚木那般奢华,但还是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雏形。
正门需要登上十几级的台阶,然后到达大殿外的回廊。整个建筑主要为白色墙壁,门窗和顶部配有金色木雕,风格远看很类似欧洲的大教堂。大殿内部主要是诵经念佛的地方,除了立柱,基本没有什么别的东西,类似于市内篮球场,看起来空空荡荡的。真个建筑虽大,都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地方。独特僧院给我的印象,除了大,再无其他。
最初由Mindon国王(1853-1879)于1857年建造,他于1855年在曼德勒建立了他的新首都上缅。它是其中之一的伟大的宗教建设项目。最初的Atumashi是一个宏伟的木结构,有相当的外部灰泥,并设置在一个高平台上,由一个正式的礼仪楼梯到达。结构中有许多宝藏,包括佛陀额头上的大钻石,四套完整的三角形(佛教圣经的“三筐”)等等。英国人于1885年吞并上缅甸这座城市时,这颗大钻石被英国人掠夺消失了。多年来,建筑的废墟对元素开放。烧焦的柚木柱子,一个大楼梯和一些柱廊墙壁的树桩仍然存在。
接下来我们去了:金色宫殿僧院。位于固都陶佛塔正南边,是敏东王的寝宫,也是他驾崩的地方。整个建筑本来是在皇宫内,但是由于其继任者避讳于敏东王死亡,所以整个被迁移到现在的位置,成为一座僧院。也正因为曾经是敏东王的寝宫,所以整个建筑比一般的寺院要精美繁琐得多。整个建筑为三层,底部以上百根柚木立柱为支撑,形成悬空高架的底盘,有利于通风防潮。第一层的主殿,外围配有一圈的木回廊;往上逐级收拢的两层,外围都有四重檐。大殿外围门墙立柱都配有精美的雕花,密密麻麻,让人眼花缭乱;而内部的墙壁和屋顶都涂有金色墙漆,金色宫殿的称号也是由此而来。
地址:62nd St Mandalay, between 12nd street and 13rd street。 到达方式:从固都陶佛塔或者独特僧院步行道这里大约5分钟。 开放时间:7:30-19:00。 门票:包含在10美元通票内。
然后我们前往:喜迎宾僧院,也叫柚木寺。是一座美丽的柚木雕花寺庙,于1895年由两个中国人出资建造,由柚木支撑在半空的正殿内有雕刻精致的佛像、梁柱和门板,正殿之下还有广阔的乘凉之地。有的人说寺院建于1770年,有的人说它始建于1593年;有的人说它经历战争却没有任何的损毁,建成到现在都没有翻新过。有的人说它也曾被烧过,被翻新过。毕竟木结构的建筑很难保存久远。
这里有工人在修复古迹。整座寺庙都是由267根柚木建造而成,并因此得名。作为一个外国人,作为一个外国游客,我所能涉猎到的缅甸历史有限,尤其是这种景点的历史,更是很难找到其准确的信息。只知道这里是曼德勒古城里最古老的建筑。
这座迷人的修道院以传统的缅甸风格建造,是少数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建筑之一。该修道院由1895年建造,由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木雕组成,还包含许多令人钦佩的艺术品。Shwe Inbin Monastery是一个宁静,美丽,有趣的游客之地。Shwe Inbin拥有雕刻的柚木外观,分层屋顶和周围的木甲板,非常壮观。
室内光线很暗,精美的柚木雕刻,在岑然的时光里消耗得暗淡,低沉。就象柚木构件一样,低调而沉默,只有细细察看时,才能体会其最初的华丽。其实,几百年的风雨沧桑,建筑本身就已经是一段历史。
光线稍暗的殿堂里放着一尊佛像,在很远的地方就被围了起来,所以不能近观,为此,给佛像添凭了些许神秘感。
很大一座木建筑僧院,可以在皇宫游览完以后,把东北片区的所有佛塔一并参观了,这个僧院内堂里柱子特别多,显得很幽深,和所有木结构寺庙佛塔一样,内堂总有股古老的味道。
我邀请一位当地人小姑娘拍照。
其实,对于像我这样对古迹和历史都不是很精通的人,这些都是无所谓的。在看过埃及古老的金字塔和神庙之后,这些“古老”都算很“年轻”了!我只需要知道,它很有韵味,很有特色,这就足够了。正殿的屋顶很高。
静谧的僧院,僧人悠然自得地在院子里看报纸读经书。有僧人跟我们聊天,我们教他几句中文。建筑本身并不太华美,但是真的很舒服。因为曾经是缅甸王室接受教育的地方,所以整个建筑从门窗到墙壁屋顶都布满了精美的复杂的雕刻,这同我们刚刚在曼德勒城区参观的金色宫殿颇为相像。寺庙精美雕刻并没有粉黛于建筑外墙四周,而是玉琢在寺院内部,似乎彰显着它的朴实无华。
寺庙门口有卖放生鸟的人,
居然有鹦鹉和猫头鹰。
接下来我们前往:马哈木尼佛塔。
马哈木尼寺庙,背着相机的外国人另外买票,1000甲。不背相机不用买票。
寺院位于曼德勒市中心以南3公里处,因其有一座高约四米,据称被佛祖开过光的青铜贴金佛像而闻名,是缅甸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。寺院内有一巨大的水池,佛塔倒影在水面上,气势磅礴。寺院由多种造型的佛塔群组成,除了我们在其他地区常见的扣钟型以外,还有呈金字塔状的方形佛塔(这在缅甸南部地区极为少见,蒲甘有)。外围的小厅里,可以看见三角锣和六尊铜像。当地人相信一对情侣,如果在锣声响起时,将相同的字重复三次,就表示两人是注定的伴侣。
铜佛像据说是12世纪在柬埔寨铸造,原来摆放在吴哥窟,几经辗转,最后作为战利品被带回缅甸,当地人相信摩擦铜像身上和自己所犯疾病相同的位置,可以治愈疾病。通往正厅的长廊,除了和所有寺庙一样有着金漆涂抹的精美木质雕花以外,长廊的柱子下半部全是用正方形的玉石镶嵌而成。正厅正中,就可以看见镶金佛像,有很多信徒都在往佛像身上贴金箔以祈求神灵庇护,因为贴的人很多,可以看见佛身表面都是凹凸的金块,据说最厚的地方已经超过好几公分。
这是买金泊的地方。男人可以购买,女人不能碰佛像。在马哈牟尼佛寺侧面一个小门洞处远远的看到了贴金箔的情景。男信众一个个排队上前,有老有少,用他们强健或是已经颤颤巍巍的手,把一小片一小片的金箔贴合在佛像上,然后一遍又一遍的摩挲。
缅甸几乎全民信佛。缅甸的信众有一个风俗,就是给佛塔贴金。金箔可以贴在塔身,也可以贴在四周的神像之上,以求自己和家人的平安。如今,虔诚信众贴上去的、衍生成蜂巢状的金箔块已经覆盖了佛像面部以外的所有区域。况且每天还有无数的金箔等待着被贴上去。
翡翠当作为墙壁。缅甸,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个落后的国家,而且它能闻名于世还可能是因为“毒品”这个让人敬而远之的东西。是的,缅甸很落后,但就是这么一个落后的国家,盛产的却是东方珠宝——翡翠。是缅甸人对翡翠的不懈,还是缅甸人对佛祖的尊崇,大殿里的柱子竟然都是用翡翠围裹起来起来的。虽然大部分原料都不值钱,但也有个别一处或几处,镶嵌着有“种”的翡翠!这到底是贫穷,还是富庶?
地址:BoBahtoo road, between 82th street and 84th street。 到达方式:市内搭乘出租车到这里费2000K-5000K;公交可以在良依市场边的车站坐蓝色皮卡1路到Mahamuni Paya站下车。 开放时间:3:00-17:00。 门票:包含在10美元通票内;贴金箔1600K每张;自带相机照相1000K。
金佛殿堂女人不能进,男的必须长裤、不能背包,正对佛像拍照时必须盘腿而坐,不能站立,包括给佛像贴金箔时,在正面也必须坐下,只有在侧面才可以站立。每天早上4:00或4:30,这里会给佛像进行洗脸仪式,所以3:30左右人就非常多了。
马哈木尼佛塔是缅甸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。佛塔里的青铜佛像高约4米,据说是佛祖亲自开光,当地人将这座佛像视为佛祖真身,在缅甸有着神圣的地位。虔诚的信徒将金箔贴满佛像,经年累月,人们一直在用金箔,一百多年后金箔层已经厚达18厘米了,十分壮观。
印度教的占卟师。
曼德勒的交通和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类似,摩托车大军混在机动车中闪转腾挪,使本就规划欠缺的交通更加无序,满大街的摩托车,好象都在赶集,完全不让人,天牛一样飞过后留下一团浓浓的黑烟,曼德勒地处缅甸中部干燥的平原,没有海风吹拂,这些黑烟就凝固在空中。我们乘坐出租车前往伊洛瓦底江江边。
伊洛瓦底江 流经缅甸南北,是亚洲中南半岛大河之一,也是缅甸境内第一大河。中国古称"大金沙江""丽水",为滇缅贸易交通枢纽之一。其河源有东西两支,东源叫恩梅开江,发源于中国境内察隅县境伯舒拉山南麓(中国云南境内称之为独龙江),西源迈立开江发源于缅甸北部山区。独龙江东南流经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境,然后折转西南,进入缅甸,过贾冈南流,称恩梅开江,两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约50公里处的圭道会合后始称伊洛瓦底江。整个流域受西部山地和掸邦高原的夹束,呈南北长条状,河口段为扇形三角洲。
缅甸第一大河,纵贯缅甸中部,全部在缅甸境内,全长约2,170公里(1,350哩)。从江源至众多的江口,江水完全在缅甸境内奔流。
这里有很多当地人在帮人洗衣服,看来也是一份工作。
这些妇女就在江边洗澡,洗衣服。
有一个钓鱼者在出售自己的鱼。
休息一天以后,我们包车前往曼德勒山。汽车一直开到曼德勒山顶上。门口有工作人员看管,凡是背着单反相机的外国人另外买票,1000甲。不背相机不用买票。
从停车场直接乘坐三层楼的自动电梯到达山顶。车子开到山上的停车场,最上面的一段可以有电梯直达。
山顶是一个印度教的寺庙,即古老的斯塔温皮佛塔。斯坦温皮佛塔的四周是一根根方形的柱子,柱子上用玻璃镶嵌成棱形的图案,柱子之间斗拱相连,回廊贯通,在夕阳的余晖下夺目耀眼,晶莹剔透。
曼德勒山位于曼德勒市区北部、曼德勒皇宫西北边,是曼德勒市内最高的山丘,高236米。传说在2000多年以前,佛祖释迦摩尼在这里宣扬佛法,吸引了无数佛教信徒以后,逐渐成名。环绕山脚有山达穆尼寺庙(Sandanmani Paya)、固都陶佛塔(Kuthodaw Paya)、独特僧院(Atumashi Kyaung)、金色宫殿僧院(Shwenandaw Kyaung)和皎多枝宝塔(Kyauktawgyi Paya)。除此以外,在登顶需要经过1700多台阶,有顶棚,沿途也是大小寺庙不断。其中半山腰的一座庙里供奉着佛陀的3颗遗骨。大约走到2/3的位置,立着一尊镀金的施依亚塔佛塑像,手指大皇宫。
山顶是一座印度神庙,根根方柱连接拱形顶形成环绕一圈的长廊,所有墙壁和柱子都由玻璃覆盖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,庙正中的墙上还写着“The person who wants to live long life should be sheltered by the shade of the Mandalay Hill(想要长命百岁的人,需要寻求曼德勒山的庇护)”。站在山顶,可以俯瞰整个曼德勒城,这里也是观看日出、日落的极佳位置。
曼德勒上山的和尚真的有些与众不同。他们气质儒雅,敏而好学,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聊天,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最佳方式。而作为游客,倾听他们简短含蓄的英语,感知智慧者眼中的错综世界,也是一种陶冶和熏染。
地址:南入口在10th street 和Mandalay Hill street a的交汇处。 到达方式:市内到这里出租车大约2000K-5000K,从皇宫出来坐三轮车1000K左右,出租车2000K。 开放时间:7:30-18:00。 门票:国外游客1000K/人。
在这里,信仰是一种内心的静谧与修养。不管外面如何嘈杂,只要心无旁骛,内心就是永远的宁静和安详。就这样安静的坐着,仿佛与世隔绝一般。这或许就是缅甸的魅力。
海拔260米的曼德勒山,需赤足上山。上山路程为水泥和瓷砖混搭的台阶,台阶上会有小石子、砂砾、树枝和叶子。即使穿着袜子登山,走一个来回下来,也会觉得脚底木木毫无知觉。请一定记得多带袜子,能穿就多多的穿上吧。尤其是登山这种活动,最好多套几双,否则脚底被扎伤实在是得不偿失。
山上有两个入口,一个是坐TAXI上山,另一个是从两个大白狮子处走上山。如果腿脚不好,或者光脚走路困难,建议在山下打Taxi山上,不要寄存鞋子,自己拎着逛,然后从另外一个口光脚走下山。寄存鞋子要给小费200即可,打车上山2000甲左右。
前往:Salay Monastery ,萨盖修道院。
整个修道院,只有一位虔诚的当地人,在念经拜佛。
下午我们包车前往:马哈根达杨佛学院。一走进佛学院,一阵阵读书声音,每一座房子里都是佛学子弟在学习。
僧院位于阿玛拉普拉古城区域,靠近乌本桥,是缅甸最为重要的佛学院。缅甸信奉佛教的家庭,每个男人一生必须出家修行一次,也可更多,时间长短从几周到几年,甚至终身当和尚的都有。马哈根达杨僧院虽说修建时间并不长,只有50余年,但是长期在此修行的僧人已经达到上千。 
Mahar Gandar Yone修道院建于1910年左右,是缅甸最著名的修道院学院。占地20英亩,位于Taungthaman湖西岸,距离U Bein大桥不远。修道院设有众多的小寺庙和宝塔以及其他设施,包括他们自己的小学,诊所,图书馆,报告厅,计算机室,客房和礼堂。这是一个教学修道院,僧侣和新手学习佛教教义和经文以及冥想和学术研究,如阅读,写作,语言等。许多家庭将他们的小儿子作为新手送去接受教育。
而僧院最著名的则是每天早晨十点半进行的“千人僧饭”。缅甸是小乘佛教国家,僧侣严格实行“过午不食”和“托钵乞食”,第一餐在4:00,第二餐在10:00左右开始沿街化缘,12:00以前回到寺庙吃完。上千僧侣整齐的排成两排,托钵赤脚,目光保持在在前方三英尺,不可左顾右盼,手臂静静包裹在袈裟内,静默有序的缓缓向前移动。在院堂内,当地的信徒开始给他们分发食物,僧人拖钵接受食物和进食的时候才可以露出右臂,然后走到餐厅或者回宿舍进食。僧人的所有食物都是当地信徒提供,整个过程没有任何语言交流,都是静静的。现在这个僧院的僧侣已经不用出去化缘,会有各地信徒轮流带材料来给僧侣做饭作为修行。不过在路上仍可以看到大队僧人排队沿街化缘的情景。
我感觉,但由于“千人”僧饭实在太有名,在各种指南书和攻略中都有推荐,已经成为一个著名旅游景点。吃饭时间寺院门口会涌来各种大小旅游巴士,虽然在就餐时禁止拍摄(在食堂外围会有醒目的No Photo字样),但仍有大量的旅行者无视警告,明目张胆地拍摄,更有甚者会把镜头贴在僧人脸上拍照,长枪短炮的阵势甚是吓人。虽然这种情况僧人们可能见的太多,依旧淡定地用餐,但我确实认为,围观别人吃饭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。所以我的团队是下午才去看看这个著名的佛学院。
地址:缅甸阿马拉布拉。 到达方式:出租车从市内到这里大约5000K-8000K;如果从乌本桥步行5分钟就到。 开放时间:全天。 门票:包含在10美元通票内。
参观佛学院以后,从后门出去。来到:Pyay Monastery 。
这是一座印度寺庙。
这是不远处的:Shwe Mya Nande Monastery 。
再驱车前往最著名的:乌本桥。包车在停车场等待,等到天完全黑了。才返回酒店。
这是游客乘坐的小船,一船乘坐4--5人。下午16:00开始有人上船,一直到18:00结束。绝大部分船是被旅游团包下的,自由行的人乘船人很少。我们去问一问价格的时候,船夫头开价20000甲一条船。还忽悠我说:要抓紧时间,一会船出租光了。我寻思去年还10000甲是最高价,怎么今年就变成翻一倍了。就推脱价钱太高走了。结果果然不出所料,空船有的是。到了日落时光,空空的小船主动吆喝,降价了,5000甲也没人愿意乘坐。的确大家看见每条小船的船夫,手拿一根竹竿,这里水浅,轻轻的一点,小船漂出去几米。整个过程大约漂2--300米。就是围着乌本桥两边打转。所以船上没有救生衣,乘坐的游客也完全为了拍照。根本不计较船划了多少距离。
这是著名的:乌本桥坐落于阿玛拉普拉古城境内,始建于1856年,全长1300米,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木桥之一。整桥都是用缅甸最著名的柚木做成,历经岁月,至今仍可正常使用。桥的修建是由于东塔曼湖是季节性湖泊,雨季时期湖水上涨会淹没周边,为解决交通困难,敏东王修建了这座桥。敏东王对佛教的虔诚度与其他国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,所以即使是修建这样的一座桥,他也要在上面再加上六座供人遮风避雨的休息亭来体现佛教的“六和精神”(戒和同修:法制上人人平等;身和同住:行为上不侵犯他人;口和无诤:言语上和谐无诤;意和同悦:精神上志同道合;见和同解:思想上建立共识;利和同均:经济上均衡分配)。
这是乌本桥上一经典,下午各个寺庙,佛学院的和尚都在桥上休息,散步。
坐在桥上看看四处的田园风光,微风徐徐吹来,非常惬意。看看旅游团的同胞,匆匆忙忙赶来,又匆匆忙忙离开。而我们自由行的游客,可以任意慢慢地玩。因为我们有包车在等待,根本不用赶时间。
纯柚木的乌本桥,其实上面也有水泥的部件。或许这是后来强固改造的吧。到底1086根实心柚木是否包含这些水泥柱,由于没有走完全程,不得而知。但是,乌本桥上的每根柚木柱,都是有其编号的,只不过当地人的数字,外国人看不懂而已。
缅甸人还把乌本桥成为“情人桥”,他们认为相恋的两人到此虔诚祈祷,可以达到“六和精神”中所要求的和谐互敬,爱情能够更加长久。傍晚时分,也可乘船,在河上远观日落余晖洒在这百年的建筑上,说不出来的祥和。
乌本桥出过许多闻名世界的大片,但是照骗归照骗,现实版的乌本桥实景乍看非常普通,东塔曼湖也是非常平凡的了。东塔曼湖水不清,甚至有农业污染,水面有浮萍。一处景色特别能出片往往需要特异性,而乌本桥的特异性主要在于乌本桥天然的框架结构、古朴随性的建造风格、经常路过的僧人、常年飞翔的鸟儿、推自行车的路人,和谐地统一成一个整体,此外,囿于 缅甸 经济落后,湖的四周也没有什么杂乱的建筑,入画的只有树木,画面纯净得就像回到明清。
另外就是桥的一侧小洲上有一棵枯柚木也出现在多张大片之中,只不过随着岁月的侵蚀,这棵枯木的枝丫越来越少,如今就只剩了主干了,配着夕阳,让人想起那句“枯藤老树昏鸦”。为了能拍桥,可以选择了坐船,一条船从4点多坐到日落,15000缅币(相对于80人民币),每人才20元。乌本桥日落之美最初被国家地理杂志刊登,从而爆红,我们来的这天也不例外,桥上游人如织,很难拍到纯净的画面。喜欢拍照的还是值得去。
乌本桥1.3公里,号称是世界上最长的木桥,它也被缅甸人称为"爱情桥",在世界最享盛名。传说她是翡翠娘娘离开故乡大理经长途跋涉来到缅甸首府曼德勒,与缅甸王子相爱,手牵着手在金色夕阳下相互依偎通过木桥来到皇宫;后人为纪念这段爱情故事,将此桥称作爱情桥。至今缅甸曼德勒青年定情时都要手挽着手在爱情桥上走一走,祈求爱情美满幸福。桥上桥下遇到好几对在这里拍婚纱照的青年男女。想想可以在有如此美丽的传说,又有全世界最美落日的地方拍婚纱照,缅甸的这些俊男靓女也真是幸福到了极致。
网上介绍到达方式:84街和30街的交界处有皮卡车可以到达,费用500K左右;出租车从市内到这里5000K-8000K;包车的话20000K-40000K;也可从马哈根达杨僧院步行到达。看完日落后可能没有车返回到市内,因此建议坐车到达乌本桥后一定要问清楚司机返程时间。 开放时间:全天.。 门票:免费;租船在湖上看日落,整条船10000K最低(4个人以上再加一个人的费用为2,000K)。
一大群鸭子过来了。下面是兜生意的船夫,一路吆喝:降价了,5000甲,。。。。无人问津。想想刚刚一开始,船夫头开价20000,还忽悠说,一会没有船了。。。。
我喜欢这里的风光。
由于东塔曼湖是季节性湖泊。雨季时期湖水上涨会淹没周边,为了解决交通困难,敏东王修建了这座桥。日落之前,在桥上漫步,放眼所及的景致美好,这就是传说中的全世界最美的乌本桥日落的所在。
传说最多的乌本桥的日落非常美。当我们在破破的公路上摇晃到这里的时候,还是太阳当头的下午,刚下车,会有一点点失望,觉得并没有传言中那么惊艳,虽然风景很有特色,但说不上很美。但当傍晚暮色渐浓,光影把一些细节遮盖掉以后,乌本桥、开阔的水面、小船就凑成一副非常美的画面。
我看着暮归的老牛,放牛的少年轻轻地吆喝。此时刘文正的歌声在心里回响:荷把锄头在肩上,牧童的歌声在荡漾。。。。还有一支短笛在吹响。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,蓝天陪着夕阳在歌唱,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。。。面对这么美好的世界,可惜我已经快70了,落寞的惆怅不禁油燃而生。
从桥下穿过,回首西边的天空,已经开始有了些落日的节奏。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,已经让人沉迷。乌本桥的落日呀,你到底是否像传说中的那样惊艳?让我们拭目以待!
其实坐在船上,从这个角度,去看那些行人更觉得浪漫。血红的落日映出乌本桥的线条,而桥上的人,恰到好处的装点了这一美景。你情不自禁想要亲吻你身边最爱的人,因为这很容易让你想到爱情。爱情珍贵,就像这座用柚木建成的桥。爱情长久,就像这桥在风雨屹立不倒。
聚满了小船。船夫有序地在乌本桥的东侧一字排开,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,端着长枪,举着短炮,在这里等待着,等待着全世界最美的落日。晚霞映在她们的身上,脸上,整个人都似乎被镶上了金边
这里就是世界最美的日落—乌本桥日落。远处的枯树,桀骜不驯地厮守在如画的江边,近处的小船,风里杨花般漂浮于如镜的湖面,一树、一舟、一屋、一人,皆成美景。那种宁静致远,让人一点暗哑,几分沉醉。
就乌本桥本身而言,如果想去认知它,也需要租条小船,到桥下来看看。这个角度看到的乌本桥,同在湖边远眺,在桥上近观所看到的乌本桥差异很大。小船驻足在桥下,你能感觉每一根古老的、高挑的柚木桩,似乎都承载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。虽然我对缅甸的爱情故事一无所知,但真的可以感受,感受那份沧桑的美丽,那份残缺的缠绵。
这是曼德勒最值得去的地方了吧,人多的要命,拿着长枪大炮的人跟自己是摄影奇才似的,一个劲的拍啊拍,我就不明白了,太阳落山后是最美的,怎么这些人反倒乌泱泱的撤退了 呢?既然也就是要一张景点打卡照,那就别那么举着高端的摄影器材装相了,这些人中,以国人最多最显眼,在国内看的够够的、专门对准了年轻姑娘腿屁股和胸的中年油腻老法师,怎么又跑到这里来了。
乌本桥已经驰名中外了,几乎每个去曼德勒旅游的游客都会去这个景点。落日美。痴迷于乌本桥的满天红霞,那份绚烂,那份夺目,那份热烈,仿佛一幅画,让人哑然,让人久久难以忘怀。
不得不说,这个真的是曼德勒唯一可以看的景点了,夕阳西下的时候,真的是,很美丽,走在桥上不觉得,在浅滩看咸蛋黄和乌本桥,真的很美丽。
乌本桥的日落结束在晚上6点。在缅甸的傍晚,能够看到如此美丽而又浪漫的日落,真的很高兴。3天的曼德勒旅游完成了。我们有一天是包车,还有2天是乘坐出租车。基本上没有过多的徒步。所以老年人也不必担心体力问题。

本游记著作权归@夏宁葆所有,转载请联系作者!